漫谈课堂教学的艺术(二)
发布:2012-04-27   点击:1218 次   分类:教学动态

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艺术。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,所以,应变时必须因势利导,随机应变,其方法技巧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。但是分析起来,它也有规律可循。下面谈谈几种课堂教学的几种应变艺术的方法。

   一、以变应变法

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,突然出现 意料不到的情况,且影响正常的教学时,教师可以变应变。如某农村学校上课时突然飞进“不速之客”麻雀时,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:他首先让学生把麻雀赶走,然后说:“我的课太生动了,连麻雀也来助兴,现在麻雀飞走了,我们书归正传。”接着继续上课,效果很好。

   二、借题发挥法

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,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,借题发挥做“文章”。还是上课时麻雀飞进教室的情况,另一位教师的处理方法就不同。他借“不速之客”麻雀的出现,以“麻雀闹课堂”为题,让学生仔细观察麻雀在教室内飞行,欢叫的情况,并将看到、听到的情况记叙下来,使这堂习作课上得有声有色,效果良好。

   三、顺水推舟法

   挖掘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有利因素,因势利导,顺水推舟,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巧妙地引导到教学正道上来。如一位教师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“连衣裙”3个字,那位学生写成“裢衣裙”。这位教师没有生硬地批评学生,而是顺水推舟地加以启发引导。

师:你写这个“裢“字时怎么想的?

生:连衣裙是衣服类,所以要加“衣”字旁。

师:连衣裙是怎样的一种服装?

生:衣服连着裙子。(稍停,学生自悟)   

啊,错了。“连”字表示连接,不能加“衣”字旁。

师:对!“连”字在这个词中表示连接,不能加“衣”字旁。但“连”字确定可以加上不同的形旁构成新的形声字,谁能说出几个?

同学列举,莲、链、涟、鲢

显然,那个学生写错别字是受了形声字的干扰,教师如果简单否定,很可能造成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到困惑,甚至产生混乱。这位教师不囿于原来的教学设计,巧妙地因势利导,启发学生从词义的理解去发现问题,既纠正了错别字,又保护了他原来思维中的含理因素,可谓一举两得。

   四、节外生枝法

如果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问题,反映出一部分同学在某一方面的偏差,这时教师不妨“节外生枝”,用一点时间指点迷津,澄清是非。如一位教师教《小白兔与小黑兔》一文时,他在课堂上让学生抄写生字,结果发现很多人在写“拔”字时把右上方的一点漏掉了,有的经过多次提醒仍丢三落四。于是这位教师来了段“节外生枝”

师:同学们,小白兔大热天顶着太阳给小白菜浇水热不热啊?

生:热。

师:她会不会流汗?

生:会流汗。

这时教师指着黑板上“拔”字右上方的一点说:“这就是小白兔拔草时额上流出的汗珠。你们打开生字簿看看,谁把小白兔额上的那颗汗珠漏掉了?这样随便埋没小白兔的功劳可不好啊。”小学生们听后个个开心地笑了,“拔”字右上方的那一点牢牢地印在脑海里,再也没有漏掉了。可是,必要的“节外生枝”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是很有用处。

五、停顿休整法

   当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,思想开小差,出现“分心型”的意外情况,教师应暂时停止讲课,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两三分钟,或做课间操,春困时,还可做做小游戏,唱上一支歌。待学生的精力恢复,注意集中时,再讲课,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,这叫做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。

    六、暂时悬挂法

课堂教学中,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,而且有些问题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,或比较难回答,难解释。如果把时间消耗在这些无关紧要而又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上,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,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暂时悬挂法,答应学生课下解释,或鼓励学生课后自已去寻找答案。这样既不挫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,又能鼓励他们分析问题,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。这与“节外生枝法”是两类不同的处理方法。如讲《小蝌蚪找妈妈》时,有位学生当堂提出:“老师,小蝌蚪为什么会在水里游?”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,三言两语难以说清,硬要说清,费时不说,与课堂教学无大益处。这时可以暂时挂起来:“XX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好,不过,课堂上时间太紧,再说理现在大家接触这个问题也太早,等到大家上了初中,学习了生物,自然就会明白了。”这种应变艺术值得提倡。

   七、将错就错法

课堂上教师有时说错了话,可用妙语来补失,说漏了的,也可以待机会补上。有一次,我上《冀中平原地战斗》,误把“冀”读作“YI”,话一出口,知道自已读错了,如何纠正,我灵机一动,既问学生:“刚才有一个字老师念错了,是哪一个字?”学生马上回答:“老师,你把“冀”(ji)读作“翼”(yi)了。”我即不时机的问:“‘冀’和‘翼’有什么不同?”学生纷纷说:“有‘北’的表示地名,读ji,有“羽”字头的跟‘羽’字音相近,跟羽毛有关系,读作“yi。”我说:“好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同学们知识面广,能指出老师的错处,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。”一句妙语,天衣无缝,局外人根辛不知我在讲课中出现了失课,知情人也为我的应变技巧而折服。

   有的教师课堂发现自己的错误,不生硬地改正,而是来个 “将错就错”。一位语文教师讲《故宫博物院》因一时大意,将“博”误写成“搏”。板书完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,这是来个急中生智:“同学们,谁发现这个题目中有错字?是哪个字错了?”在学生指出后,这位教师随即对:“博”和“搏”二字进行辨析,将一堂幸束有错的课上得有声有色。

   八、及时调整法

   上课时,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原计划进行,这时,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,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。如果将将某个问题,班上绝大多数学生不理解,那么教师就应该放慢速度,或补讲一些有关知识。如果该下课了,原先设计的内容仍未讲完,那么教师就应该说:“因为时间关系,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不讲了,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思考、去探讨。”或者干脆说:“要弄清这个问题,且听下回分解。”所有这些都不失为调整应变的好方法。

   九、巧妙暗示法

   有的学生上课时精力不集中,教师所见情况用语言、眼神、手势等作暗示。如有位教师在上自然课时讲到光在米滑成有银色的表面能反射时,发现有位学生正用镜子射进教师的阳光反射到别的同学的脸上,便随机说道:“我们正讲光的反射,有位同学已迫不及待地进行实验。可是实验不要单独进行,应该让全班同学都知道原理。”同时眼睛注视开心差的学生,巧妙地暗示使那位学生很快意识到讲自己错了,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,集中精力听起课来。

   十、个别提醒法

   对于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学生,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,教师可换个别提醒法。可以边讲课边走近该生身边,或亲切地摸摸她的头,或用手轻轻敲他的书本和课桌,提醒她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。也可以当众提醒,但不能伤害学生。如教师讲着课发现个别学生在下面玩弄桌面,便当众提醒说:“这个问题很重要,也很难懂,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,否则就听不懂。”适应一下提醒,那位学生就注意听课了。

    十一、重点提问法

   对于精力不集中的学生,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具效,还可以用重点提问法,通过个别提问,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。另外,如果教师讲课时一时接不上,或由于紧张把某个问题一时忘了,也可以利用提问法,在提问的同时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,使自己尽快地接通思路,以便顺利地讲下去。

   十二、幽默调侃法

   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幽默调侃,是唤起学生注意。避免发生分心型偶发时间的有效方法。如有位教师春季上课发现个别学生打瞌睡,随机说了句诗:“春风吹的书生醉,莫把课堂当瞌睡。”同学们一笑,那位学生睡意全无。

   幽默调侃时,教师进行自我调侃也不失为一种应变技巧。一位身材矮小的教师进新班上课,刚进教室有的学生失口而笑,还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。教师见状不急不躁,微笑着说:“同学们,我曾因为自己身材矮小摔碎过几面镜子。今天我能够博得大家开心一笑,这证明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已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一定取同学们之“长”来补自己之“短”,努力提高自己。”一席幽默调侃之言,道出了教师宽阔的胸怀,课堂上充满了和谐友好的气氛。

十三、以褒代贬法

   课堂上对出风头,恶作剧的学生要视情况,可以批评,也可以表扬,但最好以褒代贬,通过表扬,唤醒他的主人意识,使他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。例如一位教师,一天去上课的时候,刚买进教室门槛,只听:“嗖”的一声,一只纸折的“火箭”飞到了讲台上。定眼一看,原来是一张票面一元的人民币。这可能是哪个学生对某件事不满行为。这位教师没有发火,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,而是面带微笑地说:“宇宙飞船上天,是人类为征服太空所驱,这只“火箭”,在上课之前射向讲台,它的发射者一定为渴求知识而来。”平时那位恶作剧的学生挨批评挨惯了,批评时他不满不在乎,这次以表扬,他倒反不好意思起来,接下来讲话,  他听的比哪堂课都认真,效果比哪堂都好。

   十四、巧给台阶法

   课堂上,凡事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调皮的学生。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,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,千万不能闹对立,否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,还有可能把矛盾扩大,产生不良效果。对偶尔犯错误的同学更加如此。

   某刊物载,小学二年级的李老师上课时刚出现在门口,正在舌战的女同学立即七嘴八舌地向他告状,说小王把沙子撒进了小丽的眼睛,小王失口否认,小丽则边擦眼泪边嚎啕大哭。整个教室处于一片混乱之中。

   李老师通过观察,很快作出判断:小王欺负小丽,但小丽的眼里没有沙子。她的哭只是想借老师的嘴批评小王为她出气。怎么办?如果当堂查问,势必影响上课。如果不问,小丽则会泣个不停。李老师先叫同学们静下来,然后从口袋中掏出手帕,帮小丽擦眼泪:“不要哭,让老师帮你把沙子弄出来。”说着,一本正经地检查效力的眼,并且帮她吹了几下,边吹边问:“还有沙子吗,还痛吗?”“不痛了”那位学生巴不得趁机下台。李老师进一步给她台阶:“不痛就不要哭了。哭鼻子不是坚强的孩子!—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,咱们下课再说。现在上课。”小丽真的不哭了,班上立即静下来,课进行得很顺利。

课堂应变的方法很多。课堂上只要我们依据不同的情况,固势利导,见机行事,采取相适应的应变方法,就一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